|站内检索|收藏本站|设为首页今天是

过度摄入生姜存在4危险

【2014-02-24】【来源:39健康网】【阅读量:57950】【 】【打印



  关于生姜,中国有许多传统的养生老话,诸如“上床萝卜下床姜,不劳医生开药方”,生姜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,常常起着很重要的作用。如受寒了,往往熬一碗姜汤;烹饪海鲜,又会用生姜来去腥。可以说,生姜已经是我们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调味料了。中国药店:www.ydzz.com

  生姜中含有姜黄素,它具有抗氧化、抗炎、抗凝、降脂、抗动脉粥样硬化、抗衰老消除自由基及抑制肿瘤生长等主要药理作用,因此,也让不少人越来越喜爱生姜,甚至不惜大量进食生姜。但你是否知道,大量摄入生姜也会影响身体健康,甚至会让流产风险增加。那么,过量进食生姜都有什么害处呢?中国药店:www.ydzz.com

  一、过度进食生姜影响消化器官中国药店:www.ydzz.com

  根据马里兰大学的研究发现,大量进食生姜是引发烧心、腹泻、胃胀气等情况的主要原因。因此,对于有胃溃疡病史的人、有肠道疾病和消化系统不佳的人来说,限制生姜的摄入量非常有必要。中国药店:www.ydzz.com

  二、可能诱发孕妇流产?中国药店:www.ydzz.com

  有说法称,吃生姜对缓解孕吐有一定的效果,但根据Medline Plus医疗网站的介绍可知,有时候,生姜也可能出现反效果。中国药店:www.ydzz.com

  据称,每天食用1克以上的生姜,很有可能影响胎儿的性激素,出现流产的可能。因此,孕妇不能随意甚至大量地食用生姜,如果需要使用生姜熬汤来缓解孕吐带来的不良感觉,也最好事先咨询自己的产科大夫。中国药店:www.ydzz.com

  三、可能引起低血糖中国药店:www.ydzz.com

  据称,生姜抑制血糖上升的效果已被研究确认,也出现过有糖尿病患者大量进食生姜导致血糖过度降低的案例。因此,如果在食用生姜后出现头晕目眩、全身无力的情况,这实际上就是低血糖的危险信号,这时应当立即进食糖果或者含糖量大的果汁、甜饮料等,以改善血糖情况,如果这样依然没有好转,则应当立刻送医。中国药店:www.ydzz.com

  四、过量食姜妨碍凝血中国药店:www.ydzz.com

  大量进食生姜能够促睡眠,使人处于镇静状态,也因此,当出现出血性疾病如流鼻血、月经过多、血尿等情况时,因为人处于睡眠状态,凝血系统的作用也会因此而大打折扣。中国药店:www.ydzz.com

  另外,患心脏疾病、需要进食华法林等具有抗凝作用的药物或保健品时,也应当特别注意生姜量的摄入。中国药店:www.ydzz.com

  虽然,我们常常觉得生姜能够止吐、防寒、保暖,是不可或缺的调味料,但它也仅仅作为一种调味料,而不能作为一种蔬菜常态食用,否则大量食用反而可能会给我们的身体健康带来危害。中国药店:www.ydzz.com

相关阅读
·寿命计算器,算算你能活多久? [2014-09-16]
·上帝开了一间药房,只卖水果不卖药 [2014-09-15]
·世界上最健康的作息表 [2014-09-15]
·8个坏姿势最伤骨骼 [2014-09-12]
·养生新知:哪些坏习惯可能导致疲劳? [2014-09-12]
·身体自带的6个穴位与六味地黄丸相对 [2014-09-12]
·吃饭加点醋有助于增强饱腹感 [2014-09-04]
·长期食用高脂肪食物让人变得更贪吃 [2014-09-04]
·掉头发或得5种致命疾病 [2014-08-28]
·养生小窍门:常刮一刮头颈可以降血压 [2014-08-28]
·嘴上长泡或是5种疾病 [2014-08-27]
·小小方法击退“咽喉空调病” [2014-08-27]
·重金属超标8大罪魁祸首 [2014-08-26]
·从步态看寿命 预示死亡的走路姿势 [2014-08-25]
·以耳养生:掩耳低仰头能让脑子更清净 [2014-08-25]
·健脑需七种营养素 [2014-08-21]
·6大习惯让你活到百岁不痴呆 [2014-08-21]
·寒性体质如何养生?建议每天热水泡脚 [2014-08-20]
·7个习惯随时让人陷入危险 [2014-08-19]
·“心气”不够 要学会慢养生 [2014-08-19]


免责声明:中国药店网转载的新闻及评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与本网站无关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、有效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

关于我们|联系我们|我要投稿|广告合作|网站广告|有奖问答|调查报告|友情链接
Copyright © 2000-2025, www.ydzz.com All Rights Reserved
版权所有 中国药店 京ICP备2021018715号
本站内容仅供参考 不得私自转载文章内容

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3115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