秋季,“进补”成了养生人群的“头等大事”。那么秋季的养生之道是什么呢?应该注意哪些事情呢?您知道在秋季饮食注意事项中,调节脾胃要放在滋补之前吗?秋季,如果大量进食补品,特别是过于滋腻的养阴之品,会进一步加重脾胃负担,使长期处于虚弱状态的胃肠无法承受突如其来的补品,易导致消化功能紊乱。因此,秋季饮食,先调脾胃后滋补才是正理!中国药店:www.ydzz.com
第一,脾虚患者中国药店:www.ydzz.com
脾虚的人常常表现为食少腹胀、食欲不振、肢体倦怠、乏力、时有腹泻、面色萎黄,这类朋友进补前不妨适度吃点健脾和胃的食物,以促进脾胃功能的恢复,如茯苓饼、芡实、山药、豇豆、小米等都是不错的选择。食粥能和胃、补脾、润燥,因此,若用上述食物煮粥食用,疗效更佳。中国药店:www.ydzz.com
第二,胃火旺盛者中国药店:www.ydzz.com
平素嗜食辛辣、油腻之品的朋友,日久易化热生火,积热于肠胃,表现为胃中灼热、喜食冷饮、口臭、便秘等。这类朋友进补前一定要注意清泄胃中之火。适度多摄入些苦瓜、黄瓜、冬瓜、苦菜、苦丁茶等,待胃火退后再进补。中国药店:www.ydzz.com
第三,老年人及儿童中国药店:www.ydzz.com
由于消化能力较弱,胃中常有积滞宿食,表现为食欲不振或食后腹胀。因此,在进补前应注重消食和胃,不妨适量吃点山楂、白萝卜等消食、健脾、和胃的食物。症状严重者可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保和丸、香砂养胃丸等。中国药店:www.ydzz.com
除了阳虚体质者外,不要过多食用温热的食物或药物,如羊肉、狗肉、人参、鹿茸、肉桂、附片等,否则极易加重秋燥。中国药店:www.ydzz.com
古代医学家认为,秋季,草木零落,气清风寒,节约生冷,以防疾病,此时宜进补养之物以生气。如果在这样的气候条件下,人们若不注意养生保健,身体就容易患病,使旧病复发,因此,秋季养生一定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:中国药店:www.ydzz.com
1、健康饮食中国药店:www.ydzz.com
秋季膳食要以滋阴润肺为基本原则。年老胃弱者,可采用晨起食粥法以益胃生津,如百合莲子粥、银耳冰糖糯米粥、杏仁川贝糯米粥、黑芝麻粥等。此外,还应多吃一些酸味果蔬,少吃辛辣刺激食品,这对护肝益肺是大有好处的。中国药店:www.ydzz.com
2、调理脾胃中国药店:www.ydzz.com
立秋之后应尽量少吃寒凉食物或生食大量瓜果,尤其是脾胃虚寒者更应谨慎。夏秋之交,调理脾胃应侧重于清热、健脾,少食多餐,多吃熟、温软开胃,易消化食物。少吃辛辣刺激油腻类食物,秋季调理一定要注意清泄胃中之火,以使体内的湿热之邪从小便排出,待胃火退后再进补。中国药店:www.ydzz.com
3、预防秋乏中国药店:www.ydzz.com
俗语说的好“春困秋乏”。秋乏,是补偿夏季人体超常消耗的保护性反应,常表现为倦怠、乏力、精神不振等。防秋乏的最好办法就是适当地进行体育锻炼,但要注意循序渐进;保持充足的睡眠,亦可防秋乏。中国药店:www.ydzz.com
养生须知:秋季饮食养胃的10大原则
【2012-08-29】【来源:凤凰网】【阅读量:108029】【大 中 小】【打印】
本文共2页 当前为第1页
![]() |
相关阅读 |
· | 秋季喝汤滋补润燥又养颜 [2013-10-11] |
· | 秋季适宜吃的5种水果 [2013-10-11] |
· | 秋季吃什么水果好 [2013-09-18] |
· | 入秋养胃最佳饮食 [2013-09-18] |
· | 秋季多吃白色食物清心润肺去秋燥 [2013-09-17] |
· | 秋季吃柑橘补充多种维生素 [2013-09-16] |
· | 秋季推荐5款美味养生汤 [2013-09-11] |
· | 秋9款药膳祛湿利水 [2013-08-13] |
· | 立秋饮食宜祛暑滋阴 [2013-08-09] |
· | 立秋后蔬果生吃熟吃做好选择 [2013-08-09] |
· | 深秋天气转冷吃什么最御寒 [2012-11-05] |
· | 霜降以后早餐要暖 秋季早餐7件事 [2012-10-23] |
· | 秋季补血是好时机 食疗中的5个误区 [2012-10-08] |
· | 秋季养生7种蔬菜必不可少 [2012-10-08] |
· | 秋季心火旺盛宜服莲子汤 [2012-09-18] |
· | 秋季喝豆浆养生 调和阴阳 滋润去燥 [2012-09-12] |
· | 秋季养生的3大误区 [2012-08-27] |
· | 食补优于药补 秋季养生分清8种体质 [2012-08-17] |
· | 九种体质如何贴秋膘? [2012-08-10] |
免责声明:中国药店网转载的新闻及评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与本网站无关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、有效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